近日,“中关村东升科技园6号院、8号院”和“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两个园区项目,通过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评审,顺利取得“智慧零碳园区评价标识”证书,系。两个园区均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与节能研究所提供全过程零碳园区技术咨询及标识申报。这是继清华同衡助力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获得全国首个近零碳园区认证后,在零碳园区领域又一标志性成果。
“智慧零碳园区评价标识”证书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颁发,以《智慧零碳园区评价标准》T/CSUS 66-2023作为评价依据。《智慧零碳园区评价标准》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开发区协会等单位编制,于2024年1月29日起实施,为业内首部园区双碳数字化领域标准。标准围绕“智慧”与“低碳”两个维度,构建了包括八个基本技术版块加一个技术创新版块的“8+1”评价体系。八个基本技术版块包括园区规划、产业体系、交通体系、能源体系、基础设施、园区建筑、园区综合碳管理平台和运营管理。标准面向规划设计和实施运管两个阶段分别构建了评价体系,覆盖了不同发展阶段园区的评价需求。在类型上,覆盖了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和商务办公三类典型的园区,类似功能类型的园区可参照执行,并通过评价条文对不一样的园区做了侧重要求,彰显了标准的全面性和对于各类园区零碳建设的支持、引导。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6号院、8号院项目为新建科研办公类型园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具体四至范围为:南至西小口路,北至东升科技园北街、东至煦润路、西至萃泉中路。总用地面积约为12.7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2.1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科研设计用房、配套酒店、配套设施用房。于2023年10月19日竣备投运。
项目聚焦科学城建设和构建新型城市形态,打造中国创新前沿的世界窗口、海内外科学家的聚集之所、科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换的全球服务平台,聚集大数据、大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建设变成全球领先科技园区。园区配有数字孪生助力智慧化办公楼宇、共享展厅、商务酒店、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
园区以立足定位、协调发展、绿色人性和完善配套四个方面为设计原则和方向,对整体建筑形态、公共空间、生态景观、交通规划等要素提出控制要求,为构建区域城市生长的逻辑框架,倡导全新、可持续的工作生活方式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创造良好的设计条件。在内部设计中,为区域城市生活提供了活力广场、图书馆、电影院、咖啡厅、科技展厅、运动场所等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形成互动共享、协调连续的空间系统,创造开放性活力空间,致力打造以人为本的、体现人文关怀全场景生活的社区化园区。
园区倡导慢行交通,在建筑布局中采用南侧点式、北侧板式的布局方式,并在中部引入贯穿东西的商业立体街区,用四通八达的多层人行道路系统连接周边区域。
园区普遍的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园区自有交通工具100%为氢能大巴,电动车充电设施数量占机动车停车位数量的比例高达25%。
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采用车牌识别方式控制车辆的进出。在园区北侧、东侧的出入口处安装自动识别装置,通过车牌识别来对出入此区域的车辆实施判断识别、准入/拒绝、引导、记录、放行等智能管理,其目的是有效的控制车辆与人员的出入,实现对场内车辆的安全管理。设置视频车位引导及反向寻车系统,以实现车位号寻车、车牌号寻车、无牌寻车。
园区新能源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量占园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44%。园区采用水源热泵作为冷热源。采用电能为动力,利用紧邻园区南侧的清河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水源及峰谷电价差,在园区内的集中能源站设置再生水水源热泵机组,为园区供冷供热。其夏季供冷COP高于常规水冷式冷水机组;冬季热泵供热系统的能效比高于燃气热水锅炉供热;从根本上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碳排放。
安装100.1k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采用550W高效单晶硅光伏电池板182块。光伏电池板组串连接后经过4台组串型光伏逆变器组实现自发自用、余电集中并网功能。光伏组件经逆变器后,与园区380V交流配电系统相连。
在园区场地红线内建设氢能利用试点项目,采用外购氢能进行发电并制备生活热水。
园区建设有智能化系统和能源碳排放管理平台,有用能分项计量功能,通过实时采集智能表计数据,以及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全面详细的用能数据监测分析、能源费用统计和能源数据质量的保障。
本园区建设有全面的园区智能化系统,包含安全防范、设备管理、信息设施管理、机房工程等子系统,打造智慧、绿色、健康的新型基础设施。
安全防范包括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停车场管理、车位引导与反向寻车,设备管理包括建筑设备管理、能效管理、智能照明,信息设施包括网络系统、综合布线、信息发布与LED大屏、无线对讲、公共广播,机房工程包括UPS供电和综合布线。
园区设计并实施了综合碳管理平台,覆盖园区综合碳排放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的数据记录与存储、统计与分析。
平台通过实时采集智能表计数据,以及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全面详细的用能和碳排放数据监测分析、费用统计和数据质量的保障。通过各类表计,采集各类电、水、暖、气等用量数据、状态数据,表计数据上传到本地平台,或利用互联网上传到云端平台,能源监测平台对接各类智能表计的本地平台或云端平台。
园区能碳管理平台具有能源、建筑部门的碳排放可视化分析与决策功能。通过能源数据和碳排转换,实现碳排放管理的实时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用户通过管理平台,随时查看各类能源各类分项的碳排放数据。基于实时采集的设备正常运行能耗,结合设备实际运行特点和规律,对关键支路能耗配置不同的节能诊断规则,系统自动识别、定位现场异常运行问题,从而提醒项目及时排查并修复能耗漏洞,推动项目优化运行策略、合理化用能,达到节能降碳的目的。
园区使用了全面多样的机器人,包括清扫机器人、安防机器人、配送机器人、零售货柜、无人零售车等,极大提高了园区的智慧化管理上的水准,节省了可观的人力投入。
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是原中国银保监会和北京市政府联手打造的全国首家以银行保险产业为发展主题的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园区。银保园坐落于长安街延长线北侧、八大处南侧,西接西山余脉,南临永定河引水渠,东望永引渠支流,形成 “三面环山、两水相拥” 的格局。园区背靠西山、面朝永引渠滨水立廊,自然风光旖旎,人文生态优越。园区总用地面积为32.36公顷,总建筑面积为93.95万平方米,包含9个地块,共47栋建筑,分为四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15年开始建设,2018年4月正式投运;目前仅四期工程处于在建阶段,预计2027年竣工。银保园历经十年建设发展,实现“三年成型、五年成园、十年成势”的目标,引进以中电科智能科技园、龙盈智达、方正期货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或组织入驻企业200余家。园区内还设有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银行、幼儿园、员工餐厅、健身房、游泳池、篮球场等配套设施,为入园公司可以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保障。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以“智慧赋能、低碳引领”为核心,构建“设施智能、能源多元、出行绿色、运营高效”的智慧低碳园区体系,将保险园打造为世界级产业园区的典范。
银保园始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理念,围绕在自然与城市的交界线上营造城市景观,将建筑形体融入山水,以“山之余、水之源、如意台”的总体理念予以呈现,在规划上最大限度的保持原场地生态优势,林木覆盖率将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屋顶绿化率达67.9%。园区背靠西山、面朝永引渠滨水立廊,乔木、灌木、芳香植物群落自然分布园中,自然风光烂漫,文化氛围浓厚。
园区依托区域 “四横三纵” 公路网,构建多维度交通体系。对道路进行快速、中速、慢速道路等级规划区分,重点推进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引入389/399/598/958 等公交线路深入园区,周边有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 、苹果园站,地铁6号线杨庄站,方便员工出行;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12个,每个站点投放30辆自行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点可达性 300 米范围内覆盖率为100%。利用中心绿地如意台建设慢行步道系统,增强区域内部步行的连续性与便利性,同时能用作骑行、慢跑的连续绿道,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室外健身空间。
园区采用 “地源热泵 + 燃气锅炉 +太阳能光电/光热 + 常规冷热机组” 的复合能源模式,按分散式能源中心规划,与建筑同期建设,为能源高效供应奠定基础。各地块的主要用能设备,包括冷水机组、地源热泵机组、锅炉、变压器等,能效等级均符合建设时期现行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的要求。根据2024年全年运行数据,园区民用建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率达到12.26%。
园区全部建筑均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和LEED金级双认证。在建设过程中,遵循绿色建筑和LEED标准,通过提高建筑节能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等措施,设置雨水收集池、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等设施,实现资源节约、能源高效。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从初步设计阶段引入,相关设备、绿色技术、智能管理系统、全程设计进度、最终造价都可实时监控调整,践行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
银保园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最重要的包含物业管理、招商管理、运维管理及协同办公四大板块,融合基础设施的监控管理、配置信息资产信息管理、流程化服务管理、科学的决策分析等关键管理需求。目前集成能源管理系统、楼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冷冻机房自控系统、锅炉自控系统等16个子系统,物业单位通过能源管理系统数据,结合最新碳排放因子统计分析碳排放量,对园区能耗、碳排放实行计量、分析、管理、诊断等工作。
银保园地下综合管廊于2016年开始建设,是京西首条地下综合管廊,沿园区内两条十字形道路敷设,全长约 1.4 公里,分为水信舱和电力舱。建成后的综合管廊,有很大成效避免传统直埋方式下因管线扩容、维修等引发的反复开挖道路问题,延长了管线使用的寿命,降低管理维护成本,显著的提高了园区市政设施承载力,同时对提高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银保园应用Sundome导光管采光系统,该系统通过室外PC材质采光罩采集太阳光,经铝基材镀银/纳米膜导光管高效传输,由漫射器将自然光分配至室内,具有穿层防火、导光不导热、保温八级等特性,助力园区实现绿色施工与运营,提升室内光环境并节约照明能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农妇收玉米遇山体垮塌失联 当地搜救8天后停止 家属:在家中举办了告别仪式
神舟二十号飞船推迟返回:地球轨道上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的空间碎片估计超100万个,中国空间站曾多次主动实施空间碎片规避
16GB+1TB!新机官宣:首发骁龙8 Gen5+8000mAh电池!

